Wednesday, November 14, 2007

(ZT)Jobs在2005年6月12日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的讲稿



本文是苹果公司和皮克斯动画工作室CEO斯蒂文.乔布斯在2005年6月12日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的讲稿。
(译者注:在de.li.cio.us上看到了这篇文章,很受启发,翻译过来和大家分享。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出生即被领养,父母没文化,没有背景,没有金钱,大学没毕业的孩子是如何成为大名鼎鼎的苹果公司的老板的。或许学历真的没那么重要,重要的是一个人的魄力,魅力,生命力!)

‘你必须找到你所喜欢的,’乔布斯如是说(1/3)('You've got to find what you love,' Jobs says)
原作者:Steve Jobs | 译者:pestwave (blog) | 发表时间:2007年08月20日

你们今天将从这所全球最好的大学之一毕业,我很荣幸能和你们在一起。我大学没毕业。老实说这是我第一次离大学毕业这么近。今天我想讲述我人生中的三个故事。仅此而已。没什么大不了。只是三个故事。

第一个故事是关于看问题的方向的。

我在里德学院读了六个月之后就辍学了,但是在正式退学之前我又在那里混了大约18个月。我为什么退学呢?

要从我的出生说起。我的生母是个年轻的未婚研究生,她决定把我送人领养。她老是觉得我应该被大学生收养,所以我一出生就被一名律师和他的妻子领养。只可惜见到我时他们在最后一刻决定他们想要一个女孩。所以我现在的父母,当时正排队领养,半夜接到一个电话:“没想到是个男孩,你们要不?”他们说“当然。”后来我的生母发现我妈根本不是大学毕业,我爸也不是高中毕业。她拒绝在最后的领养协议上签字。几个月之后我父母答应将来一定让我读大学,她才缓和了一些。

17年后我确实进了大学。但是天真地选择了一个学费和斯坦福差不多的学校,我爸妈全部的积蓄都用来交我的学费。六个月之后,我发现在那儿呆着没劲。我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,也看不出大学能帮我找到答案。在那儿我花着父母一生的积蓄。所以我决定退学,并坚信我一定会成功。起初非常害怕,但是后来发现那是我一生中最棒的决定之一。从退学那一刻起,我不用听那些枯燥的课程,我开始蹭那些我喜欢的课

这没什么浪漫可言。我没有宿舍,只好在朋友宿舍打地铺,我靠回收5美分的可乐瓶子糊口,每个周日晚上步行7公里穿过市区到Hare Krishna神庙吃顿饱饭。我就喜欢这样。后来我发现跟着自己的好奇和直觉走是多么的重要。举个例子吧:

里德学院当时提供可能全国最好的书法课程。校园里的每张海报,抽屉上的每个标签都是用漂亮的书法写的。因为我退学不用上课,我决定参加书法课探个究竟。我学会了serif 和 san serif字体,学会了调整不同字母之间的空隙,学会了怎样让字体看上去更美。它是如此的美丽,富有历史感和艺术的微妙感,自然科学不可能捕捉到,我发现它是如此让人着迷。

这一切在我的生活当中都没起到什么实际作用。但是十年后,当我们设计第一台Mac电脑的时候,它派上用场了。我们把它完全用到Mac机上。这是第一台拥有漂亮字体的电脑。如果我大学时没有选择这门课程,Mac急就不会有如此美丽的,匀称的字体。要不是Windows模仿Mac,每台个人电脑上就不会有这些字体。如果我没有辍学,我就不可能蹭这门书法课,个人电脑上也就不会拥有现在这样的漂亮字体。当然我当初大学时可没想到这些。但是回顾过去却是历历在目。

再一次我想说,你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;你只能追溯到过去。所以你必须相信从某种程度上现在和未来休戚相关。你必须相信某些东西——你的勇气,命运,生命力,因果报应,等等等等。这种态度让我屡试不爽,他改变了我人生中的一切。

我的第二个故事是关于爱情和损失的。

我很幸运——我很早就发现我喜欢的东西了。Woz(Steve Wozniak, 三十年前曾是 Steve Jobs 的搭档,苹果的另一个缔造者,Jobs 擅长于用户体验和市场营销,Woz 则是电脑硬件的奇才、详见照片【ZT者注】)和20岁的我在我父母的车库里成立了苹果公司。我们努力工作,10年内苹果公司从一个只有车库里两个人的公司成长为市值20亿美金4000多名雇员的公司。一年前,我们刚推出我们最好的产品——Macintosh,我刚满30岁。然后我就被开除了。你自己创建的公司怎么可能开除你?是这样的,随着苹果不断壮大,我们雇用了一些我认为非常有天分的人和我一起管理公司,刚开始几年效果不错。但是后来我们在公司未来发展上产生分歧,最后吵了一架。这时,董事会站在了他那边。所以30岁我出局了。地球人都知道。曾经是我整个成年生活焦点的东西失去了,而且那么彻底。

接下来的几个月我有些不知所措。我感到愧对之前的企业家——接力棒到我手中我却没能把握。我约见了David Packard 和 Bob Noyce并努力为现在的窘境道歉。地球人都知道我是个失败者,我甚至想过离开硅谷远走高飞。但是慢慢我开始发现一些东西——我仍然爱着我所做的。苹果公司的波折一点也没改变我的喜爱。我曾被拒绝,但从没放弃。所以我决定从头开始。

当初没有发现,后来才证明被苹果公司开除是我最幸运的事情。成功的包袱没有了,取而代之的是初学者的轻松,对什么都不确定。它让我进入生命中最具创造力的阶段。

接下来的五年内,我成立了一家名叫NeXT的公司,和一家叫Pixar的公司,并爱上了一个后来成为我老婆的漂亮妹妹。Pixar创造出了世界上第一部电脑动画片《玩具总动员》,现在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动画工作室。在一次意义非凡的转折事件中,苹果收购了NeXT,我又回到了苹果公司,我们在NeXT公司开发的技术成为了苹果公司当时复兴的核心。同时我和Laurene也终成眷属。

我非常确信如果不被苹果公司开除这一切都不会发生。良药苦口利于病。

有时命运会拿板儿砖拍你脑门儿。但是别失去信心。我确信让我坚持下来的是我对自己所作所为锲而不舍的爱。你也到找到你所喜爱的。对工作对恋人都适用。你的工作将占据你生活的绝大部分,而充实生活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做你认为伟大的事情。做最伟大的事情的唯一方法就是去做你喜欢做的事情。如果你还没找到,请继续。不要安于现状。世上无难事,只怕有心人。就像任何伟大的友谊,时间越久,情谊越深。所以继续寻找,直到找到为止。不要安于现状。

‘你必须找到你所喜欢的,’乔布斯如是说(3/3)('You've got to find what you love,' Jobs says)

我的第三个故事是关于见上帝的。

当我17岁的时候,我听到了大致这样一句话:“如果你把每天都看成是生命中的最后一天,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。”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此后的33年里,我每天早上都对着镜子问自己:“如果这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,我会去做今天计划要做的事情么?”如果连续几天答案都是否定的,那么我就知道我需要改变了。

我遇到过的能帮助我做出生命中重大抉择的最好工具,就是记住我将很快去见上帝。因为几乎一切——所有的外界期望,所有的骄傲,所有对窘境和失败的恐惧——都会在面临死亡时失去意义,只剩下那些真正重要的东西。记住你将会很快见上帝是你避免陷入害怕失去的陷阱的最好方法。你已经一无所有。你没有理由不去跟随你的信念。

大约一年前我被诊断出癌症。我早上七点半做了扫描,发现了胰腺癌。我不知道什么是胰腺。医生说这几乎是一种绝症,最多活3到6个月。我的医生建议我回家准备后事,这是医生让我准备见上帝的行话。这意味着你将10年后发生的事情在几个月之内告诉你的孩子。这意味着你要守口如瓶,不让你的家人发现你患癌症的蛛丝马迹。这意味着是说再见的时候了。

我整天都惴惴不安。那天晚些时候我做了一个活细胞切片检查,医生将一个内诊镜从我的喉咙里穿进去,经过胃穿到肠子里,用针穿透我的胰腺,从肿瘤上取下一些细胞。我服了镇静剂,但是我旁边的老婆告诉我,当医生在显微镜下检查细胞时他们开始惊声尖叫,因为这是一种很少见的胰腺癌,能通过手术治愈。我做了手术,现在康复了。

这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接触上帝,我想再过几十年这个记录也不会被打破。经过这一切之后,我想肯定地,并非见上帝作为一个有用但纯粹的知识概念,对你说:

谁也不想见上帝。即便是想升天堂的人也不想通过这种方式升天。但是人总会见上帝。谁也躲不过。这很正常,因为见上帝很可能是生命唯一的伟大发明。它好比是生命的变革代理人。它推陈出新。现在的“新”是你,但是不久的将来,你将逐渐成为“陈”,被“推”掉。很遗憾变革如此具有戏剧性,但这千真万确。

你的时间有限,所以不要活在别人的影子里。不要死板教条——吃那些别人嚼过的东西。不要让你自己内心的声音淹没在他人建议的噪音里。最重要的是,鼓起勇气,相信你的信念和直觉。他们从某种程度上已经知道你真正的目的。其它的都是次要的。

当我年轻的时候,有一本不错的刊物叫做《The Whole Earth Catalog》,那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圣经。作者是一个叫做Menlo Park的哥们儿,他住处离这儿很近,他以诗人的笔触创作了这本杂志。那是在20世纪60年代,个人电脑和台式印刷系统尚未问世,所以全部用打字机,剪刀,宝丽来相机做成。好比是平装本的Google,比Google早了35年:理想主义,充满了灵巧的工具和伟大的理念。

Stewart和他的小组出版了很多期《The Whole Earth Catalog》,然后顺其自然地出了最后一期。当时是70年代中期,我和你们年龄相仿。在他们最后一期杂志的封底上是一张描写清晨乡村马路的照片,给人一种仿佛正要探险的感觉。下面的文字写着:“保持饥渴,保持天真。”这是他们的告别语。保持饥渴,保持天真。我自己也经常这么希望。现在你们即将毕业,重新开始,我也这样祝愿你们。

保持饥渴,保持天真。

非常感谢。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