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ursday, August 28, 2008

(ZT)圆霖老师的画。。。。。:):)


【千岩万壑尽是禅,拈来只在一毫端:圆霖和尚的山水画】
陈明哲

佛教是山水画萌生的语境,山水画的萌芽,产生和发展始终和禅字有着千丝万缕的连系,而释子门历来又是画家辈出之地。

明季董其昌以禅论画,把山水画以禅宗中的北渐、南顿喻以山水画的南北派。禅宗中神秀一派,重渐次苦修,流行于北方,谓之北派,若北派山水画之层峦大嶂,苦描漫染。慧能一派,重在顿悟,流行于南方,谓之南顿,若南派水山画之飘渺淡远,怡情养性。隋展子虔始有山水,至唐时王维、李昭道方有派别,类分南北。佛教中的禅宗唐时日盛,禅机悟对,物我一如,正合水墨山水一道。王维一生信佛,禅宗的顿悟和内省,促使他开创了“诗中有画,画中有诗”的水墨山水一派,八百年后又被酣迷禅学的董其昌推崇备至。

历代僧侣中善画者倍出不穷,亦不离“南宗”,五代时有贯休、巨然。宋时有惠崇、法常。元时有方崖、绝照。明时有朴中,担当至清初有石涛、石奚、八大、渐江。仅清季三百年来,载入画史的释门弟子就多达二百余人。近代虚谷、竹禅、达受、弘一等衣钵相传。当代则有若瓢、懒悟、圆霖三家鼎峙,才高出类。圆霖和尚为当代著名高僧,承前人风范,自幼习画,蔽隐山林,诵经悟禅,翰墨书画。

圆霖和尚,1916年生,号山僧,大雄山人,安徽淮北濉溪县人,青年时出家为僧,现为南京狮子岭兜率寺住持。擅诗词书画,尤以山水,人物享有盛誉。自幼亲近佛门,喜好书画,早年已名动乡里,曾与皖北名宿梅雪峰、萧龙士同襄。后于山西五台山受戒出家,遂挟一册一襄,渐次若行,为名山写照。至此眼界明,胸襟阔,腕底自有丘壑。

圆霖的山水传统功力极深,从他年轻时的作品可以看出,他临摹过大量古人的作品,非常注重董巨以来南派山水的蓄养,特别是元季黄公望,至力尤深。余曾于皖地濉溪老城梁氏家中见其四十岁所作《太湖揽胜图》卷,画面层恋起伏,舟行江上,江平树茂,兰若隐没,一派太湖秀美山色。以黄大痴的长披麻皴为之,树木以大小浓淡的“米点”点就,苍莽秀润,颇见功力。

中年时期,圆霖和尚得识林散之,并引为知己。林散之为一代山水巨匠黄宾虹的入室弟子,山水笔力雄健,惜为书名所掩。黄宾虹早年山水受“南宗”影响至深,后多从北派范宽、李唐中汲取营养。宾翁的“打点”和积墨法得益于范宽的《溪山行旅图》中“雨点皴”和层层积墨。圆霖和尚得黄宾虹的指点,不囿一家。董源、巨然、李成、范宽等诸家精心研习,无论南北。宾翁曾言“唐宋人画,积叠千百遍,而层层深厚,有条不紊,五日一石,十日一水,后世学者,未可忽视”圆霖和尚早年在师古人上实着一番功力。

在以后几十年的释门生涯中,他从未停笔,既使是在七十年代被造反派赶出庙门,在老山林场看林时,每晚还偷偷在煤油灯下作画,期间曾为老友林散之默画工笔肖像一幅,经赵朴初题跋,几经辗转送给了林散之,一时传为艺林美谈。曾见他七十年代的一幅山水,题为:“董源、巨然得积墨法,米氏又能尽其变,兼用泼墨、破墨、宿墨法,不以苦心精诣能垂千古不朽也,字画师古人,更要师造化,要有自己的主张,方能走出规矩”。这一时期的作品可以看出他的笔墨始有变化,从师古人到师造化,落笔的轻重、疾徐、偏正、曲直,已由心出,施墨的枯润,浓淡及积墨、破墨尤为精到,而禅宗式的审美和自然的造化,赋予了他独特的启悟和艺术体验。长年的隐居山野,亲近林泉,使得进入一个虚静、超脱的精神境界,使其所画水山更富禅悟之机。所谓“出家人心静,妙造必自然”。

1982年圆霖和尚被推为南京狮子岭兜率寺住持,佛事之余,潜心绘画。其晚年山水平淡天真,笔墨高古,赋色厚丽,浑厚华滋,得宾翁晚年之境界。多以佛教名山,溪山兰若,灵山法会等佛教题材入画,庐阳马氏收藏家藏有圆霖法师所绘《佛教四大名山》四屏——普陀春色,峨眉胜境,九华秋声,五台雪霁。全图云水开阔,山色空濛,寺宇隐约,缅邈深幽又而舒缓恬静。笔墨生辣朴拙,往往湿笔勾勒,焦墨皴点,重彩渲染。看山是山,看山不是山,看山终是山,进入一种佛家的虚静,飘渺的境界。

No comments: